作者:朱昆

“追”, 是我的网名。两个意思:第一,我是个runner; 第二,我是菜鸟,只有追的份儿。大家叫我追哥。

1.中毒

未名空间是美国最大的华人论坛。未名上面有个跑版。版上经常讨论,大家怎么开始跑步的。跑步那么无聊枯燥,这帮人怎么会那么变态爱跑步?长期周期性讨论的一至结论是: 中年危机。别笑,事实确实如此。看看美国这里的大众长跑比赛成绩,最强的年龄组都是40到50岁,因为年轻人没那么无聊去玩跑步。沙发,电视,再加上酒吧,是典型的年轻人的生活。

我们公司第一个马拉松达标波士顿标准的,是一个和我经常有工作接触的director. 40岁时他过生日,站在镜子前面,看着里面不认识的那个胖子,从此就开始了跑步。45岁时他哥哥患了肝癌,他捐了60%的肝给哥哥。带着剩下的40%,10个月后,他又站在了芝加哥马拉松的起跑线上,并且最后成功达标了波士顿马拉松(Boston Qualification,或叫BQ)!在跑步中,达标波士顿就是考上清华哈佛的意思。他的奇迹被采访上了报纸。我后来发现,这样开始跑步的,其实是典型案例。

你们问我怎么开始跑步的,说来有点离奇。2009年春天的一个晚上,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,梦见自己在赛跑。醒来以后觉得很可笑。不过转念一想,Why not?头脑一热,就忽悠了另外两个印度同事,一起报名了一个5千米比赛。去了才发现,比赛原来是个嘉年华,男女老少好多人,十分热闹好玩。我跑到要吐血,看着前面的小屁孩愣是追不上,结结实实地被羞辱了一次。最后成绩22:29. 不过和印度同事比一下,却是快了太多,心里好不得意。(两年后才发现,其实这水平在跑版基本就算不及格…)尝到了甜头,第二年提前两三周练了一下,又去玩一回,居然又进步了一点。又是窃喜。这两年只能说是对跑步有了兴趣,还没有常规跑,不算个runner。

正式开始跑步是2011年初。这时候,开始决定训练冲击第一个半程马拉松。对于原来只偶尔跑二三十分钟的我来说,想想半马要跑两小时,心里还是很打鼓的。而且我膝盖前一年出现了问题,很怀疑能否坚持训练。就这样,一个春天小心翼翼,耐着性子很慢很慢地跑。老天保佑,耐心终于得到回报,最后完整地站到了起跑线上,虽然膝盖下面还是缠着一道紧箍咒(knee strap)。不跑步的人听到比赛想到的都只是比赛的拼搏。殊不知,能成功站到起跑线上才是最大的胜利。

第一次跑这么长比赛,没有经验,闷着头,跟着大部队就冲了出去。跑完头5千米,一看表,哎呀妈呀, 居然和我一年前的5千米记录只差两秒。怎么会?不累呀?但是水平再提高也不会这么蜕变,于是意识到自己跑太快了。这个发现正确而无奈,已经太晚了。后面跑的是越来越慢,生不如死。旁边加油的大叫,“You are looking good! Keep going!” 行行好吧,不要骗我了好不好,杀猪一样还差不多。越跑越累,只好尝试别人的跟美女战术,还是不灵。美女一个个地穿着露脐装,身材惹火没商量。但是跟在后面的我看着健美的背影,却是有心无力。目送花儿们一个一个绝尘而去,我只有望尘莫及!到了最后半迈,本想总算快到了。结果一拐弯,天哪,又是一个长长的上坡。哭的心都有了。拖着沉重的双腿,好歹最后一步没走地跑完了,成绩1:41:03,达到了既定目标,还不算慢。和公司女跑友一起出去吃饭庆祝,被她认为跑得非常快。又小小地成就感了一把。

mmexport1430276213473

2.渐入佳境

从这次半马训练开始,我接触了未名空间的跑版,后来认识了一大班跑友。跑版也有风风雨雨。故事另外收费,这里不提。不过每年生日有一帮跑友说生日快乐,这是在中学之后好久没有过的美好感觉了。这算是爱上跑步的意外收获吧。

这个时候,2011年,马拉松和自己还不沾边,只在跑版上看热闹。每次看着别人比赛,我自己激动老半天。呵呵。我的右膝老出问题,当时琢磨着自己没法承受住马拉松的训练强度。另外,马拉松训练需要投入大量时间,还是等小孩大了再说吧。但是我知道,我已经在心里默默地许下了一个愿:这辈子要完成一个马拉松。至于将来能达标波士顿,那确实想都没想过。给你个概念,我这吐血跑出来的半马,连续跑两个凑一块儿算一个全马,离达标还有好一段距离。所以达标就是个天方夜谭。在旁边看看人家的热闹就好。

从这时候开始到2012年,就一直这么慢慢地跑着,不时参加个短距离的小比赛。这个在美国很方便。春天到秋天,每个周末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民间比赛。正经跑的,凑热闹走路的,年轻体壮的,老幼病残的,什么样的人都有。比赛一般都是为了给某个慈善机构筹款。大家也乐意交钱折磨自己,经常全家上阵。这么跑着跑着,赛着赛着,渐渐发现身体是个很奇妙的东西。原来需要狗一样呼哧呼哧地拼的速度,慢慢地变得轻松了。比赛成绩也越来越好。我悟出了两个道理:1)别人比你跑的快不是因为别人比你能忍受身体的痛苦,而是在你痛不欲生的时候人家还轻松愉快;2)靠坚强意志是没法跑步的。没实力,跑不动就是跑不动了,即使后面放狗追,前面裸女勾也没用。训练实力决定赛场一切表现。

3.转折

转折点是在2013年春。

话说我们这里虽然土,但是美国最大的半程马拉松就在这里—- One America 500 Festival Mini Marathon. 算名牌吧, 哈哈。由于人太多,我原来一直没有去参加。其实公司每年都有很多人去,这一年我决定也去凑凑热闹。

比赛有3万5千人,够大,够热闹。但是大比赛有大比赛的问题,车老远就被堵住了,搞得我差点漏掉比赛。最后还被迫在车里解决内急问题。这里就不详述了,另外收费。这比赛比较特别的地方是,前500名可以另外拿到一个 “500 club” 的奖牌。当然,这奖牌也是梦想之外的。可是,这大比赛鸡血效应意想不到地强,一路上花枝招展的拉拉队小姑娘们太给力。脚下收不住,越跑越快,一路超额完成任务。最后成绩比预料的好不少,1:30:43,居然有幸拿到了这个 “500 club” 奖牌!我当然也没注意到这是那个特殊奖牌,人晕晕的,闷头往外走。快出赛道的时候,又有人给我挂第二个奖牌。我一看,哇,这个奖牌比刚才那个大多了!甚喜,竟然把 “500 club” 牌牌摘下来还给别人…把人家笑的不行。反正我窘事多了,也不多这一个。呵呵。

回家以后我就上网在跑版汇报比赛。有好事者一二就开始往我的心里种草 — “追哥,这水平可以BQ了。快去跑全马吧。”。啊?真的假的?俺年纪不小了,不要乱开玩笑哈。脆弱的小心灵抗拒了好几回,这草终于还是让它发了芽儿 –刚好秋天有个不错的马拉松,而且马上岳父岳母大人要来半年,可以帮忙。没有更好的时机了。牙一咬,上!

4.备战

从六月底开始,就是四个多月的马拉松的备战征程。马拉松训练远远不止是一个跑,而是一个系统工程。除了练习跑各种长度和速度,还需要有交叉训练,力量训练,和饮食控制等等。最具挑战性的,还是伤病。一旦受了伤,生了病,脑子里就痛苦挣扎着跑还是不跑,跑多少。眼看着计划不能完成,心急如焚。伤病怎么预防,怎么对付,都是马拉松的学问。比赛不会给你伤停补时,也不会为你改期。输了就是输了。最烦很多运动员,媒体,输了就讲什么“伤了”,“如果不是”;也烦马拉松比赛没跑好就说什么“要不是抽筋了”,“要不是前面跑快了”… 这些本来就是竞赛的一部分。和生活工作比,体育比赛是最公平的。体育比赛里,跑步是最公平的。时间是唯一的尺子。

马拉松训练自然是个很幸苦的差事。但是在这过程中,心里很充实,很幸福。为了跟上制定好的训练计划,不管严寒酷暑,下雨刮风,不管多忙,都要自己找时间,说服懦弱的那个自己,毅然地跑出去。大家经常讨论一天当中什么时候锻炼最好,说起来有点奢侈。跑马的人抓到什么时间就什么时间跑。最终常常只有挤掉睡觉的时间。孩子睡觉后,也或家人起床前,夜深人静,月黑风高,像个鬼影一样孤零零地在外面飘。但是每次又完成一天的计划以后,心里就是无法描述的满足感,知道自己离目标又近了一步。

周末算是最幸福的,时间可以自由点。不过最长的训练也安排在周末,其实起得更早,五点就要出门,因为一跑就是四个多小时,早点可以避开日头。跑进林间小路上,伸手不见五指。戴着头灯,只能听见自己噼啪噼啪的脚步,和林子里虫子的叫声。渐渐的,天就麻麻亮了。这时候,最美的就是被一层浓浓的白雾笼罩着的农田,淡雅宁静。可惜不能背着单反跑,只好独享这景致了。跑着跑着,太阳懒洋洋地升了起来,把农田照得逐渐透明,梦境不再。再跑着,人渐渐多了起来,跑步的,骑车的,牵着狗的,端着咖啡的,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。这时候我也跑完了。身体非常疲惫,但同时又是焕然一新。一边收工,一边迎着城市说,“Good morning!”

跑得最爽的是10月去佛罗里达度假的一周。带上了跑鞋跑裤,住在海边。每天一大家子还在沉睡的时候我就蹑手蹑脚爬起来了。走到阳台上,海上明月有无比的魅力,我却只能独自感慨。穿好衣服鞋子,拿上水,跑出去。跑到天亮以后,在路边的和海相连的“小河”里,不时会有调皮的海豚跃出水面逗你玩。让心情也变得轻快起来。跑完以后,走下沙滩,把鞋脱了,趟到海里去泡泡发胀的小腿。凉凉的,整个人都舒了。沙滩上,有人跑步,有人钓鱼,有人拣贝壳,甚是悠闲。再往回走,远远的阳台上传来稚嫩的声音“爸爸!”Daddy回来了,可以出去玩咯…

5.大决战

跑啊跑啊,从酷暑跑到了初冬,天上的烈日变成了纷飞的白雪,绿树都变成了枯叉。这中间,小腿肌肉拉伤折腾了两星期,还有一个感冒纠缠了大半个月。就这样,终于快到比赛了。训练的最后两周叫作taper,训练减量,是最幸福的日子。休息得觉得自己都不会跑步了。比赛前两天,需要让身体储存能量,叫carb loading. 就是使劲吃碳水类食品。饿了好几个月,终于可以放开吃了。那叫一个开心啊。不幸吃太多了,胃一点也不感恩,不但拒绝接受更多好吃的,后来跑起来居然隐隐作痛。奶奶的,吃出胃下垂了?这命苦的。

不用训练了,就上网看看赛道录像,熟悉熟悉路线吧。这一看不要紧,哎呀妈呀,车开呀开呀,左一弯,右一拐,转来转去地没完没了。看得我腿都软了,赶紧关掉。不就是26迈吗。要相信自己的训练,相信科学,相信数字。这才慢慢平静下来。真是手贱去点什么视频。

到了比赛头天晚上,照例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,拍照,上传到Facebook给大家检查有没有漏缺。早上很早起床,吃好喝足,开车上路。天上星星闪烁,是个晴朗的天,好兆头。人突然一下兴奋了起来。攥紧了拳头,用力一挥,对自己说,“This is the day! Let’s do it!”

吸取了以前的教训,这次出发比较早。到了市中心以后,停车,存包,排队上厕所,都很顺利。起点大道上,选手们人山人海地挤着,这初冬的天气也显得不那么寒冷了。大喇叭里叽哩咕嘟一堆煽情鼓励,周围也是人声嘈杂,敲碎了这初冬清晨的黑暗。突然,人群一下静了下来,场上响起了美国国歌,大家肃静敬礼。国歌唱毕,比赛就这样开始了!这么长时间的全心训练,检验的时刻到了!

马拉松比赛最重要策略的是按照预定速度跑,开始别太兴奋跑太快,后面能坚持就坚持。很多人都是失败在开始太鸡血上面。要提醒自己比赛没有奇迹,能把训练的水平发挥出来就是最大奇迹了。我最后基本做到了全程匀速。对于第一次马拉松而言,算是实现了这个奇迹。这个可以从我的排名变化看出来。我过半程的时候排名是362名,后半程虽然比前半程还慢了一分多钟,但是最后总排名前进到了267。我后半程虽然一直在超人,但是远不到95人。我知道其他人都因为各种原因中途退出了。这就是马拉松。不,这才是马拉松。大家都说,马拉松比赛从20迈 (32公里)以后才真正开始。“Respect the distance!”

有了训练作保证,整个比赛顺理成章。照例是路边加油的人群,和你拍巴掌的小孩子,和各种可笑的标语。开始跑地很轻松,周围全是同样速度的人。过了半程以后,周围的人就越来越少了。渐渐的,旁边的人都在为你一个人喝彩。赛程过了四分之三时候,我的双手双脚开始感到发麻,但还可以坚持跑。跑着跑着,全程和半程的赛道合并,和半马的尾巴队伍混到了一起,知道终点已经不远。这时候,人已经很累,勉强地维持着速度。手脚发麻得也越来越厉害。坚持再坚持,终于,终点就在前面!我拼出最后所有气力,冲了!

时间定格在 3:13:12。就这样,梦想里的马拉松成为了现实。并且我成功BQ —- 连带下辈子的目标也提前完成了。

这时候的标准剧本应该是一下子百感交集,眼泪忍不住往外涌。奇怪的是我一点都不兴奋。原来看别人的比赛报告我都心潮澎湃,自己身临其境反而没感觉了,这是怎么回事?我跑傻了吗?奇怪。就是觉得肚子好饿。我满眼泛着绿光,到处找吃的。掠了一堆食物,一边走一边吃。过了十分钟,走着吃着,感觉有点不对头…我被救护车送去了ER . . .

就这样,跑步征程上收获了又一个惊喜。两年前不可想象的事情居然就这么成为了现实。隐隐感觉还是有点不真实。

6.追

BQ了以后,屁颠儿地去买了一个梦寐已久的那个 “26.2”(马拉松的英里数)的贴纸贴在车屁股后面。周围的朋友也渐渐知道了。可惜大家对马拉松没什么概念,更不知道波士顿标准是什么。朋友聚会如果有人提起朱同学跑了个很快的马拉松,一半人会探讨马拉松有多远,剩下一半人感叹这天赋哪里来的。这一句天赋把我日复一日的汗水抹杀殆尽。所以,在跑步的道路上,跑版和跑友们给了我很多,只有他们理解我的喜悦,他们使我的努力更有意义。我也快乐分享着他们的每一份收获。版上大家经常写训练和比赛报告。往往无意中说的,很平常的一句话,我们看了却会忍不住想流泪。我感谢跑步给我带来的健康与快乐,也非常感谢跑步给我带来的那一群跑友。跑步是孤独的。但是跑步绝不寂寞!

2013年过去了。2014年我没想到在微信上找到了中学时代的小伙伴们。有好几个也前前后后开始跑了起来,甚至报名参加了比赛。3千米,5千米,6千米,一万米,半程马拉松!以前我们只能作赛场外的拉拉队,现在我们也可以身戴号码去比赛,也可以被加油,也可以挂奖牌了。太过瘾了有木有!有更多的人可以和我一起分享跑步带来的快乐,我心里无比开心!我爱你们,我的小伙伴们!

至于我自己,2014年开始尝试了越野跑,在一个夏天的夜晚参加了一个越野半程马拉松。虽然头上戴着头灯,最后还是摔了一个狗啃泥。惨。秋天,我又为自己增加了一个个人10公里公路跑的记录(38:39),填补了空白。比赛让跑步更好玩。不过,现在跑步于我,已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,已经不需要比赛的刺激。它像毒品一样,让你老惦着它,惦记着那种在大地上奔跑的感觉,那种行云流水的舒畅,以及跑完以后的满足感。几天不跑人就浑身不自在。今年纽约马拉松上,美国Times杂志采访了一位老太太 Ginette Bedard. 她69岁才跑了第一个马拉松。75岁打破了她这年龄段的世界纪录。现在81岁了,她还在跑。她住在湖边,每天早上起来在湖边的沙滩跑步。记者问她准备跑到什么时候,她说:“I’m going to do this until destiny takes meaway.” 老太太很风趣,看着自己的奖杯上写着“80-99”年龄组,说,“O.K., I’ve got 20 years to go yet. There’s no one left. It’seasy to win.” BQ以后我最大的愿望就是,当我老了以后也还能像她一样跑下去!

没错,跑步是单调的,但是跑步不是枯燥的。你叫它跑步,我叫他入定。人每天都需要一个安静时刻,尤其对于我这样性格的人。平时公司里,家里,到处乱哄哄的,只有在跑步的时候才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宁静。因为这个原因,我跑步从来不听音乐。在现代社会,这份宁静已经变得那么奢侈,我格外珍惜。跑步的时候,看着周围的风景,思想是自由的,什么都可以想,什么都不用想。跑完以后,身体是疲惫的,精神是新鲜的。当然,生理学家会告诉你,是那个内啡肽在作怪。

记得高中陈老师教语文的时候,有一次课堂作文,题目叫“路”,文体自定。我写了一篇荒诞式的散文,被陈老师选出来读,一个女生帮我读的。作文里,我也在不停地奔跑,直到奔跑已不再是为了一个目的地。5年前的那个奇特的梦,不知道是不是在中学时就种下了种子。从2011年开始常规跑步以后,我就开始了一个新的生活,仿佛获得了重生。这个感觉非常明显,非常强烈。有人说,我们在工作和孩子之外,还要留点时间给自己,给自己点梦想与追求。这样的生活更充实,更有意义。我觉得很有道理。其实当有了其它追求以后,人在工作家庭的生活中,心情也会更健康,对生活工作中的挫折更可以积极对待。看看周围,有人追求减肥,有人追求球技,有人沉迷摄影烹饪,有人献身公益。所有这些,有努力就有收获,它们就这么简单。当其它一切都让你失望的时候,你还拥有这个梦想,让你骄傲,让你不舍,让自己用一个健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世界。回顾这段旅程,我感谢当年迟疑却坚决地问自己的那一句:“WHY NOT”.

北卡州有一个中学生,名叫KaylaMontgomery。4年前她踢球时候奇怪地摔倒,原来是患上了一个不治之症,影响她的神经。她不能再踢足球了。但是她没有从此屈服于医院轮椅的命运,而是改去跑步,虽然她跑得并不快。由于她的病,每次跑着跑着,随着身体发热她的腿就会失去知觉。到终点以后,她也做不到自然停下,而是直接瘫倒。就这样,每次比赛教练都在终点等着她冲线,然后直接接住瘫倒的她,抱出跑道,放在地上,帮她冷却双腿逐渐恢复知觉。到现在,个子小小的她越跑越快,已经成为了一匹快马。今年5月,她最后一次代表中学去州里参加3200米比赛。在第一圈她不巧被绊到,摔倒在地,落在了最后。爬起来以后,她渐渐超过了一个又一个人,直到最后一圈,终于超过了最后一个选手,第一个冲过终点,最后一次摊倒在教练怀里。她拿到了州冠军!电视里记者采访她,你的腿这样为什么还要跑步?她天真地笑笑说,“Because it makes me happy.”我的心一热,眼睛就要湿了。真的,就可以那么简单,就是那么简单!她说: “以后某一天,我可能就再也不能跑步了。但是至少当我可以的时候,我尽力了。”在追梦的过程中,她是幸福的。

时光荏苒,多年不见的你,心中是否也依然有梦?

让我们一起去追 . . .

mmexport1430276234896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