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汉•班固《汉书》中的音乐成语之一 改弦更张

东汉•班固《汉书》中的音乐成语之一(十六)

改弦更张

班固(公元32年—92年),字孟坚,扶风安陵人(今陕西咸阳东北),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、文学家。班固的祖先汉之际在北方从事畜牧业致富,其父是史学家班彪。班固“九岁能属文,诵诗书”,十六岁入洛阳太学,博览群经九书百家之言,“所学无常师,不为章句,举大义而已”,“性宽和容众,不以才能高人”,所以颇为当时儒者钦佩。汉明帝赞许他的才华,召为兰台令史(兰台是汉朝收藏图书的地方)。班固在其父班彪续补《史记》之作《后传》(有数十篇)的基础上,“潜精积思,二十余年”(公元62年—82年)撰写《汉书》。汉和帝永元元年(公元92年),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,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。后因窦宪获罪而受牵连,入狱含冤而死,时年六十一。《汉书》未完成之部分最终由其妹班昭等续补而成。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汉高祖元年(公元前206年),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(公元23年),共229年的历史,总计有十二纪、八表、十志、七十传,共一百篇,八十万字。《汉书》是继《史记》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,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,其叙史方法和体例为后世历朝历代修史所继承,班固与司马迁被后世并誉为“班马”。班固的《汉书》文彩极佳,“不学无术”“残渣余孽”“操之过急”“草菅人命”“参差不齐”“豺狼当道”“长治久安”“惩一儆百”“实事求是”“朝令暮改”“不足挂齿”“千钧一发”“相反相成”“画眉举案”“积少成多”“九死一生”“雷霆万钧”“亲密无间”“金利忘义”“连珠合璧”等等成语数不胜数,而且家喻户晓。

“改弦更张”语出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,董仲舒对汉武帝说:“孔子曰:‘腐朽之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(wū,瓦匠用的抹子)也。’今汉继秦之后,如朽木粪墙矣,虽欲善治之,亡(无)可奈何。法出而奸生,令下而诈起,如以汤止沸,抱薪救火,愈甚,亡(无)益也。窃譬(pì,比喻)之琴瑟不调,甚者必解而更张之,乃可鼓也;为政而不行,甚者必变而更化之,乃可理也。当更张而不更张,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;当更化而不更化,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。故汉得天下以来,常欲善治,而至今不可善治者,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。”

琴瑟是中国传统中重要的拨弦乐器,《诗经》中就经常出现。琴有七根弦(即今之古琴),瑟有二十五根琴弦,有柱(琴码)。更:改换;张:给乐器上弦,更张即重新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,这样才能重新弹奏出和谐美妙的音乐。汉初国力衰弱,道家的黄老无为思想为统治者提倡,处于支配地位。武帝六年好黄老之学的窦太后去世,武帝立即任用主张儒治的外戚田蚡(fén)为丞相,结束“黄老之治”的局面,即“绌黄老、刑名百家之言,延文学儒者数百人。”改“无为”为“有为”。董仲舒是景帝时的博士,儒学大家,他认为朝代的更替有举偏补弊的问题,秦朝的乱世就像孔子所说的“朽木粪墙”一样无可修治,而其后改朝换代的汉朝必须要“改弦更张”、要“更化”才能达到“善治”的目的。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遂成为了汉代治国的根本思想。由“琴瑟不调,甚者必解而更张之”而来的成语“改弦更张”,也以形象生动深刻的比喻而广为流传,常用来比喻改革制度、变更计划而重新开始。

Untitled

古琴图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